癌癥來時總是“靜悄悄”?醫生:最怕看到檢查報告這幾個指標異常!
分類: 最新資訊
網名詞典
編輯 : 網名大全
發布 : 12-06
閱讀 :103
不少癌癥來臨時通常都是“靜悄悄”的,很多人等到身體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才去檢查,而此時可能已經到了癌癥晚期。比如我們肺部、肝臟、腎臟……很多器官沒有“痛覺神經”或較少,往往癌癥早期體感上的異常很難被我們感知到,所以有些癌癥來時總是“靜悄悄”。癌癥來時總是“靜悄悄”“我什么癥狀都沒有,怎么一下子就到肝癌晚期了?”近日浙江省寧波市第二醫院講述了一個案例,今年50歲的徐女士(化名)多年前曾感染過乙肝病毒,10年前徐女士確診肝硬化早期。“要不是醫生查出來,我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硬化。不痛不癢,什么癥狀都沒有。”徐女士說,從2013年到2018年,自己都嚴格按醫生的要求定期復查,遵醫囑治療。5年里每次的檢查指標都挺好。慢慢地她也放松下來,覺得肝硬化也不是件大事。從2018年夏天起,徐女士就再沒有去醫院復查。不久前,徐女士出現腹脹、胃口變差、小便變黃。于是馬上前往醫院后確診為:肝癌晚期并有肺轉移。①浙江省寧波市第二醫院 圖“這樣的悲劇本來完全可以避免?!闭憬幉ㄊ械诙t院重癥肝病科主任鄧勤智介紹,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只有肝臟表面的一層包膜有神經。因此,肝臟對一些“小問題”沒有明顯的疼痛感覺,患者的確“不痛不癢”。一旦感到肝區明顯的疼痛,或者胃口不好、小便黃了,往往肝病已經比較嚴重了,甚至出現肝硬化、肝腫瘤、肝衰竭了。因此,癌癥早期我們很難通過感官察覺,所以在日常檢查身體、每年體檢時,如果檢查報告出現一些“特殊”的字眼,一定要提高警惕。醫生:最怕看到這幾個指標異常!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2022年10月根據日常臨床癌癥患者體檢報告經常出現“指標異常”進行了總結,大家一定要多加留意。 ②一、血常規檢查異常血常規主要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如果出現明顯異常,可能提示惡性腫瘤可能,得進一步檢查。如果這些指標只是輕度升高或降低,不用太擔心。血常規檢查 健康時報圖比如:1. 白細胞明顯升高伴血紅蛋白降低(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容易出血),要警惕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非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有時 也會出現白細 胞的異常明顯升高。2. 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明顯升高,要注意排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可能。3. 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同時減少,三個指標同時減少常見于所有類型的急性白血病。4. 血小板計數升高,也見于非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比如肺癌、腸癌等。5. 血紅蛋白降低,很多癌癥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現血紅蛋白降低(貧血)。二、血生化檢查異常主要包括肝腎功能以及血糖血脂、心肌酶、電解質等。如果出現某些指標的異常也要警惕癌癥可能,得去進一步檢查排查。1. 肝功能轉氨酶和膽紅素異常。通常表示肝腎胰有問題,其中包括惡性腫瘤。對于肝功能指標異常,要進一步檢查以排查肝膽胰方面的疾病,當然也包括肝癌、膽管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2. 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注意排查骨腫瘤(包括原發骨腫瘤和其他癌癥骨轉移)和肝臟腫瘤。3. 血鈣明顯升高。腫瘤骨轉移發生骨破壞,血鈣可能會升高。三、超聲檢查異常即最常見的B超、彩超,主要用于甲狀腺、淺表淋巴結、乳腺、心臟、肝膽胰脾、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等)、女性子宮卵巢輸卵管等的檢查。超聲檢查報告中如果出現下面這些字眼,要警惕惡性腫瘤可能:低回聲或極低回聲、實性結節、邊緣不光整(成角、有毛刺等)或不清晰、形態不規則、縱橫比大于1、微小鈣化(沙礫樣鈣化)、血流豐富信號等。但切記不能簡單對號入座,還需要進一步檢查。陳琳 攝四、CT檢查異常常規體檢很少做CT,主要用于肺癌篩查。肺部CT發現肺結主要有三類: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三者中,實性結節相對最為安全,磨玻璃結節次之,部分實性結節相對最危險。如果肺結節帶毛刺、邊緣不規則、生長快、磨玻璃內部出現實性成分,就要高度懷疑惡性可能。五、腫瘤標志物異常從名稱可以看出,腫瘤標志物跟腫瘤的關系相對來說更特異一些,但也同樣不能簡單地對號入座。事實上,這些所謂的腫瘤標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是得了癌癥,而得了癌癥的人也完全可以腫瘤標志物正常。體檢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建議找腫瘤專科醫生咨詢,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分析,有的定期隨訪復查就可以,有的要進一步做針對性檢查。精選文章本文綜合自:①2023-11-30寧波市第二醫院《“什么癥狀都沒有,怎么就晚期了?”寧波50歲女子崩潰!女兒悔死!這么做能更早發現……》②2022-10-27“腫瘤??漆t生”(zlzkys)《體檢報告有這些字眼可能是癌》,部分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編輯:魯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