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帶火的黃河路,曾盤踞50多家酒樓,如今大都已消失
分類: 最新資訊
網名詞典
編輯 : 網名大全
發布 : 01-16
閱讀 :102
上海黃河路,曾經的高端餐飲一條街,如今早已變了模樣。 近日,電視劇《繁花》熱播,劇中的一眾美食和餐廳也跟著火出圈。 比如“至真園”的原型——“苔圣園黃河路店”,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近一周(1月1日-1月6日),其搜索量環比增幅超過13倍,相關評價增幅近10倍,筆記攻略數增幅超13倍。而劇中人物常提及的“飯店一條街”——黃河路,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目前,小紅書上打卡黃河路的相關筆記數量已達5萬+。 不過,慕名而來的食客們也無不感慨,眼下的苔圣園以及黃河路上的各色美食,已不是劇中的那般模樣。當浮華褪去,各類小檔口、平價快餐小吃店林立才是如今黃河路真實的底色。755米的街道曾盤踞50多家酒樓, 有酒樓一年利潤近千萬 在電視劇《繁花》當中,黃河路上商賈云集,高端飯館林立。每到入夜時分,閃爍的霓虹招牌會把街道渲染得五光十色,直至凌晨依然車水馬龍、人聲鼎沸。755米長的短街兩旁,至真園、紅鷺、金美林等一百多家高端飯店吸引著八方來客。 藝術來源于生活。現實中,90年代的黃河路上確實處處透露著熱鬧、繁華氣息。彼時,前往上海經商的外來人員與日俱增,龐大的人際交往和公關需求也帶動上海餐飲業的發展。 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官方微信“上海黃浦”的報道信息顯示,1993年9月30日,黃河路美食街建成,這里逐漸成為商人們商務宴請的新去處。包括苔圣園、來天華、大富豪、金八仙、新皇朝、大香港等各式飯店、酒樓多達50余家,匯集了本幫菜、粵菜、川菜等各式菜肴。 還有一些店家對店面進行了擴建,“雅園酒家”將房子蓋到了六樓,新皇朝美食娛樂城在創辦時只有1000多平方米,一年后增建800平方米,之后又擴建到3000平方米……輝煌、氣派、講究排面,幾乎是當時黃河路上大小飯店看齊的目標。 為了吸引顧客,黃河路上的餐飲商家們也是“各顯神通”。老一輩上海人在社交平臺上回憶稱,當時黃河路上整條街的餐飲商家基本都推出了以河鮮、海鮮等昂貴食材為主的菜品。為了追求品質,有些餐廳還從廣東、香港等地空運來了帝王蟹、象拔蚌、澳龍、東星斑。 在菜品上,每家餐廳也獨具特色。比如苔圣園,當時主打的是融合粵菜口味的本幫菜,并改良出了一道“椒鹽大黃蛇”,引發很多餐廳模仿。與此同時,苔圣園一年四季還會上新各類菜肴和點心,可謂整條街的“當紅辣子雞”。 根據上海地方志的記載,“有些飯店還推出‘人無我有’經營策略,實行通宵服務。”影星藝人、商人、政要貴客紛紛涌向黃河路,把酒言歡、談笑風生。 據傳,當時黃河路上有餐館的大廚月薪達到了12000元,而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997年上海市國有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1483元,還不及這些餐館大廚一個月的薪水。 酒樓老板當中,甚至還跑出了當時的上海首富。高檔商務宴請酒樓“阿毛燉品”的老板周正毅在黃河路上挖掘到了第一桶金。當時,周正毅對外聲稱該酒樓一年利潤近千萬元。小商家撐起半邊天 潮起潮落,世事變遷。 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掏空了往來行商的錢包,黃河路上的客流開始減少。此后,非典,嚴禁鋪張浪費、嚴禁超標準接待、禁止安裝霓虹廣告牌等相關條令規定的出臺,讓黃河路上的燈紅酒綠不斷“褪色”。 與此同時,伴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市場經濟的繁榮,飯桌上談生意的現象少了。大眾餐飲開始崛起,上海餐飲擠出泡沫,回歸真實的社會消費。 黃河路也開始大變樣,高端餐飲一條街的形象不再,街邊的烘焙、小吃和快餐店開始興起,給黃河路增添濃厚的生活氣息。 比如曾經的“阿毛燉品”變成了今天的“佳家湯包”。△圖片來源:佳家湯包小紅書 還有老上海蔥油餅、重慶小面、湯包店、燒烤店等各類平價小吃林立于街道兩旁。傳承下來的那些酒樓、飯店也紛紛放下了身段,有的開出了檔口,有的更改了定位。 例如國際飯店在其樓下開出了一家西餅屋,推出了32元一袋的“蝴蝶酥”;苔圣園、杏花樓等酒樓也開始變得親民。 美團顯示,苔圣園如今的人均客單價為123元,翻閱其菜單,大菜定價基本在百元左右;杏花樓則上架了團購,在大眾點評上推出了189元的精選雙人餐。曾經一道菜、一個包間價格過千的場景已消失不見。有人入局,有人離開, 高端餐飲起起伏伏 黃河路上餐飲消費的浮沉變化,一定程度上與消費風向的轉變以及經濟周期有關,這一幕也在當下上海乃至全國高端餐飲賽道上演。 過去一年里,甬府餐飲斥巨資打造的上海高端川菜餐廳“明路川”經營不到一年,閉店離場;海鮮餐廳“志雄廚房·品臻生活”,面積超3000平米,人均消費超500元,僅開業一年,被曝關店、拖欠海鮮供應商賬款。 不過,有人出局,也有人在探索更多可能性。 近年來憑借“反向輸出”魯菜出名的“魯采”,投資2.7億元,在北京、上海、濟南開出了7家直營店,其中兩家餐廳拿下了米其林一星。 山東凱瑞集團則計劃在上海黃浦江畔開出一家高端魯菜餐廳,并為餐廳取名“申客廳”。 更別提還有“新榮記”“柴門”等一批頗具實力的餐飲集團,在不斷擴大規模,增開新店。 進入新的周期,誰能站上潮頭,恐怕就只能各憑本事了。作者:紅餐網周里希注:此文屬于央廣網登載的餐飲行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