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精打細算以土地存量換經濟增量
分類: 最新資訊
網名詞典
編輯 : 網名大全
發布 : 11-30
閱讀 :95
■盤活批而未供土地20.9萬畝,處置閑置土地4.4萬畝■710宗14.3萬畝自治區和市縣重大項目用地應保盡保11月29日,記者從寧夏自然資源廳獲悉,2021年土地權改革以來,寧夏聚焦土地權改革“盤活增值”主題,從最初的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釋放個體改革效應,已發展至現在牽動形成各類資源、資本、勞動力多要素相互激蕩、效應疊加的綜合效益,改革紅利充分顯現,土地綜合利用效益明顯提升?!澳壳?,我區土地權改革已在土地供給效率、發展用地布局、耕地保護制度、土地確權難題等八個方面取得了突破?!弊灾螀^自然資源廳綜合法規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地權改革以來,我區以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通過提高審批效率、創新供地方式、盤活閑置土地等方式,推動土地“存量”轉化為經濟“增量”,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區共盤活批而未供土地20.9萬畝,處置閑置土地4.4萬畝;自治區區級審批用地時限較法定時限壓縮50%以上,710宗14.3萬畝自治區和市縣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用地快審快批、應保盡保。我區緊密銜接國家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創新規劃“留白”機制,全區農業、生態、城鎮三大空間用地布局整體優化,基本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目前,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已獲國務院批復,銀川市總規成果也已呈報國務院,需要自治區政府批準的4個市級總規全部獲批。全區應編規劃的1981個村莊也已全面開展規劃編制,村莊規劃編制覆蓋率達100%。在耕地保護制度方面,我區率先建立區、市、縣、鄉、村和村民小組六級耕地網格化監管機制,建成“1+N”耕地保護動態監管平臺,構建“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全方位耕地保護監管體系,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去年耕地保護考核排名全國第五。我區通過出臺化解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若干政策措施,為符合登記條件的62萬宗宅基地應確盡確,實現登記發證率100%。我區還通過探索國有農用地經營權確權方法路徑,為區內24個酒莊頒發59本土地經營權證,解決了葡萄酒企業承包經營的國有農用地無法確定權屬、資產不能融資的歷史難題,維護了資源資產主體權益。(記者 張唯)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