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熱”降溫了?專家:研究生規模仍需穩步擴大!
分類: 最新資訊
網名詞典
編輯 : 網名大全
發布 : 12-08
閱讀 :125
導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研究生階段作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階段,決定著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成敗,進而也決定著我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實現,及高質量發展的實現。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國教育在線開展“研招系列訪談”,由總編輯陳志文對話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就當前研究生教育熱點問題、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等話題進行解讀和探討。近日,教育部相關會議披露了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比2023年下跌36萬人。雖然今年考研報名人數在近九年中首次出現下跌,但438萬仍然是值得關注的數字,是否要考研已經成為擺在當代大學生面前的一道選擇題。日前,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與江蘇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學博士、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蔡國春,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動物醫學院教授、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郭鑫,圍繞“考研高考化”現象開展深入討論,并就考研適配人群提出建議。主持人陳志文: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嘉賓蔡國春:江蘇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學博士、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郭鑫: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動物醫學院教授、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陳志文:雖然今年考研報名人數出現下降,但目前考研熱仍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包括“考研高考化”。其實“考研高考化”有多種解讀,你們怎么看待目前的“考研熱”?是什么原因形成的?考研是否適合所有人呢?蔡國春:根據我的經驗,早期的研究生考試是小眾的,因此無法形成規模,也不可能出現所謂的“高考化”問題?!案呖蓟眴栴}肯定跟規模擴大有關。考生多了以后,大型考試必然要傾向于標準化和統一化。在這種情況下,這種模式就有點像高考了。統考科目越來越多,這些科目考試大綱公布后,學生就會去買大綱,去背書,一些培訓機構也會圍繞考試大綱進行培訓,這就導致了考研像高考一樣。我認為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考生規模的擴大不可避免。研究生考試是基于本科階段的學習的,本科規模大了,考研的學生自然就會增多。本科規模的擴大,從大的層面來講,是因為讀大學有用,所以我們就要有政策來支持更多人讀大學。當本科教育發展到一定時候,研究生就成了人們追求的目標,這就導致了考研熱。很多年前,我讀到日本學者的一本書叫《學歷社會》。他講到,學歷社會,過去比的是縱向學歷,我國也是,比如早期的中專、??啤⒈究?,那時候研究生寥寥無幾。但是當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縱向學歷還存在,但是又出現了橫向學歷問題。比如說我們現在的985、211等等,橫向學歷在比較,勞動力市場在用橫向學歷篩選人,看你的“標簽”。我們對考研的追逐或熱衷,實際上和縱向學歷有關。許多人可能是因為橫向學歷競爭力不足,于是選擇往上走一步。因此我認為,考研熱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多的降溫或者消退。從我個人來講,我還是支持學生考研的。因為從小的方面講,它激勵學生進取、向上;從學校層面來講,有利于校風、學風的建設;從國家層面來講,它能夠在更大范圍內選拔人才,選拔優秀或者合適的人才。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陳志文:郭老師,你支持考研嗎?郭鑫:我支持考研,我非常同意蔡老師剛才的觀點。高考的人數在增加,勢必有更多的人選擇考研,當然考研的目的因人而異,一類同學在本科畢業后,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或者還沒有明確的擇業目標,他們可能會選擇繼續深造,看看自己適合干什么;還有一類學生,他們有明確的目標,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想更進一步,有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也想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所以他選擇讀研究生,目標非常明確??偟膩碚f,我支持本科畢業以后有條件的學生繼續讀研究生。雖然現在看起來考研的人數很多,但我國人口眾多,從基數上來看,研究生人數的占比還是很低的。總體來說,比起前些年,尤其是我們剛剛開始研究生教育的時候,已經有了大幅度增加,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認為,有條件的或者有意愿的學生,我們還是應該鼓勵他們繼續深造。目前,研究生在我國人群中的總體比例還是低的,還是應該繼續提高這個比例。陳志文:但是我有個疑問,這里很多孩子是比較盲目的,甚至很多孩子去考研是父母要求的,似乎有一個潛臺詞是,“優秀的學生必然要去讀研究生”。各個學校也在宣傳類似的模范事例,比如“一個宿舍多少人都考上了研究生”,我覺得這也存在一些誤導,我并不認為所有本科學習優秀的孩子,都適合去讀研究生。你們如何看待這種盲從或者盲目的考研呢?哪些學生并不適合讀研究生?蔡國春:陳老師這個問題很好,考研人群的基數很大,確實有一部分的學生是盲從的,動機不一,有的甚至是家長逼的。在我們的考點也發現過有學生假裝考研,進入考區后,在廁所里待著,是因為家長送考,考生并沒有有效的準考證,無法進入考場。我甚至還聽說有孩子編造考研成績應付家長的。這種情況就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促使孩子按照他們的目標去選擇,但是這對孩子而言肯定是很痛苦的。還有一部分學生盲從,是他找不到自己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既然同學都考研,那我也考研。就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就業的壓力是客觀上存在的。而且現在很多就業崗位,特別是公務員、事業單位等體制內的一些崗位,對學歷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拉高了學生的考研欲望。但實際上,以我所在地方高校的考點來看,其實每年的有效考生還是要打很多折扣的,我覺得大概有75%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四分之三的人最后有成績。因此,像另外四分之一的學生顯然是不適合考研的。什么樣的學生適合考研?我覺得,第一,專業基礎一定不錯;第二,一定要有成就動機。因為未來還要學習,沒有成就動機,沒有抱負,沒有自我的成就規劃,研究生是很難讀下去的。陳志文:剛才蔡老師講得非常好、非常全面。郭老師,我拋給你一個具體問題,對“一戰”“二戰”“三戰”,甚至“四戰”,你如何評價,你支持嗎?郭鑫:我比較支持到“二戰”,因為“一戰”的學生,有一些問題他可能自己還沒太想清楚,但我認為,這個學生只要有好的追求,不管他當初是否想得很清楚,上了研究生以后,通過學校的培養,也許他就可以成才了,所以我們要給他這樣的機會。有的學生“一戰”沒考好,再復習一下“二戰”也可以。陳志文:考研人數增長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為什么說“考研高考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報名人數很高??佳腥藬档牟粩嘣鲩L,原因在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帶來的文憑本身的貶值。在我們讀大學的那個年代(80年代),讀個??凭褪恰疤熘溩印绷?,而現在,家長們經常問我,??扑愦髮W嗎,我很驚訝,在他們眼里??埔呀洸皇谴髮W了。也就是說,當“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候,人們就會看你是哪所學校畢業的,你的學歷是什么。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客觀因素就是就業難的影響。客觀地講,近些年來,經濟環境并不好,我們的GDP增長比例一直在下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考研熱。我做過一個圖,把GDP的增長比例和考研報名人數畫兩條線,會形成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交叉關系。當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考研人數會出現緩慢的增長甚至下降,但是經濟增長比例下降的時候,考研報名人數會快速增長。郭鑫:就是找不到好工作就繼續讀書。陳志文:對,這是非常明顯的一個關聯關系。所以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就是就業難推動了考研熱。- The End -